什么是构图
一幅照片中有什么东西? 这些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的? 这些东西表达了什么意思?
江湖上常见的“构图法则”
■三分法
大名鼎鼎的“三分法”告诉大家,相机的九宫格会有 4 条线和 4 个交点,把主体放在这些地方能得到好的照片。
■引导线构图
引导线构图让我们寻找线条,并且试图让这些线条的方向指向要表达的重点。
■框景式构图
框景式构图应该寻找各种“景框”来强化主题。
■中心式构图
将想要表达的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央,以达到主题突出、平衡感强的效果。
■对称式构图
用强烈的中心感和仪式感来抓人眼球。
■对角线构图
让元素结构呈对角线分布,以获得更有动态的照片。
列举了这么多,并且每一种构图法则都给出了相应的手机摄影作品。如果你是初学者,是不是觉得挺有道理?你可以拿起手机马上去实践:将花朵放在三分点上、透过窗框去拍远处的景色,拍下斜着的东西以连接对角线......但时间久了,总觉得走向了死胡同,好像哪里不对。这是因为它们有许多弊端。
上面的构图法则为了迎合大众,刻意将复杂的摄影要素简化、具象化,是一些比较实用但碎片化的技巧。这导致许多朋友将别人的拍摄成果当成了自己拍摄的目的,套用各种“元素的位置关系”,从而陷入构图的僵局。
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是“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!”通过类似上面的构图法则,入门一下“摆放画面元素”的方法,是能立竿见影的,但随后就应该忘记。
不然,可能会在 A 公众号学到“黄金构图法则 8 条”,又会在 B 公众号学到“不得不知道的构图法”——网格构图、三角形构图、水平线构图......以及各种能想到的形状,甚至任何一张照片的任意一种构图法则,“有理有据”地摆在你的面前——但到拍摄时,会发现对于如何构图还是无从下手。
从学习法则到经营画面
构图不是公式,套用会让人陷入僵局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摄影不需要章法。要获得良好构图,更重要的是学会经营画面的原则,并用自己的手段去实现它。下面是笔者关于经营画面的一些心得,以此抛砖引玉。
首先从关注画面里的“位置关系”入手。
■关键位置值得被关注
对称轴、水平线、中心点,当然也包括三分点等位置,都在画面的几何重心,控制住一些结构,自然容易被关注,把主体放在这些位置很容易强调出来。江湖上的构图法则并非一无是处,这些法则还是很好地整理了一些“关键位置”。翻看近几年 IPPA 获奖的照片,发现竟然有一半左右的照片画面中的主体元素都与关键位置有关。
▲ 想拍下女孩儿和一只鸟,可是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呢?或许“关键位置”是很好的选择
■视觉平衡原则
就像杠杆一样,一些画面看起来舒服,是因为大家能感觉到画面上的东西是平衡的。如画面左边有个东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,那么右边最好有个东西能“拉一拉重量”,这样看起来会舒服一些。每张照片都必须要看起来很平衡吗?未必。“重量平衡”并不是一个构图的目的,而是经营画面需要体会的一种感觉,要尽量对这种感觉做到可控。笔者认为控制住了平衡感,也就控制住了画面的大体结构了。
▲ 三个人物,有大有小,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画面似乎都会变得不稳。它们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。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样
■联系原则
大多数摄影场景包含多个元素,管理图片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显示元素之间的一些关系。这样有利于画面的衔接,让我们感受到画面是一个整体。有很多种联系,可以是明显的,比如重复和对比,也可以是抽象的,比如情节。我们举两个例子。
▲ 找到重复元素是最简单直白的“联系原则”了
▲ 前面的人物和背景广告中的人物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对比
■意图原则
到底要表达什么呢?
▲ 前面的人物和背景广告中的人物形成了一定的关联对比,归根结底,经营画面还是要从自己的表达意图出发,找到画面的兴趣中心,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,而非一开始就想要用什么法则、什么手法来表达——那是结果,不是目的。
例如,这张照片也是在车窗外拍摄的。这张照片的目的是“湿润”雨天。然后各种可以表现湿的元素,比如水滴,可以用来强化主题,而人物模糊的形象只是用来衬托。另一张照片是表达窗外的人物。虽然它也是一个玻璃窗与水滴,人物的形象应该是充分的。
▲ 水珠是意图表现的重点,所以它清晰真切,人物只存在于虚焦中
▲ 人物是意图表现的重点,所以他清晰、比例大,沾满水珠的车窗只是“画布”一般。
转载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作任何商业用途
IOS下载
安卓下载
小程序